白癜风诊疗康复 http://www.yunweituan.com/m/当有人告诉你一幅众所周知的大师名画其实是赝品时,你内心会作何感想?首先大概是震惊:“怎么可能?”但伪造名画,以假乱真名画的事儿,真的发生过,还不少。
这里不得不提及一个人,他就是汉·凡·米格伦——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名画伪造大师”。
某视频网站关于传奇造假大师米哥伦的相关
米格伦生于19世纪的荷兰,从小喜爱绘画,接受过专业的美术训练,具有很高的艺术素养。他一生仿制了大量名画(米格伦的仿制手段很高明:不是直接临摹名画,而是摸透原画家的风格技法,然后再创作出一幅新画),并把这些画作为真品高价卖出,甚至还把其中一幅卖给了希特勒。在当时的荷兰,他的仿制技术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骗过了整个艺术圈的人。在一条讲述米格伦的视频中,对于这位造假大师的高超技艺,网友在弹幕中也纷纷表示惊叹(赞其“高明”、画作“完全就是真正的艺术品”)。话不多说,请看图:(下面三幅均为“名画伪造大师汉·凡·米格伦”视频截图,弹幕里小伙伴们已被米高超技艺震惊)
注:左图为维米尔的画作《吉他演奏者》,右图为米格伦的仿作
注:左图为维米尔的《读乐谱的女人》,右图为米格伦的仿作
注:左图为维米尔的《年轻女孩》,右图为米格伦的仿作
今天我们要讲讲另一位造假大师的故事。他声称一幅被传为达·芬奇的画作是自己18岁时所作,这会是又一个米格伦吗?真相究竟如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1.5亿美元的达·芬奇真迹系造假大师18岁时习作?
列奥纳多·达·芬奇可能是最为中国人熟知的西方艺术大师,他与拉斐尔、米开朗琪罗被人们并称为“文艺复兴艺术三杰”,他的几幅传世名作比如《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被大众奉为经典。(小知识点:在西方,达·芬奇的习惯称谓是列奥纳多,而不是达·芬奇,达·芬奇并不是列奥纳多的姓氏。)实际上,达·芬奇完成的绘画作品并不多,作为文艺复兴时代最伟大的画家,达·芬奇的传世彩色作品仅20余幅,真正完成的画作不到20幅。
在这为数不多的画作中,一幅名为《美丽的公主》的画曾引发了一场争议。这是一幅少女侧身像,使用的材料是黑、红、白三色炭笔,被画在羊皮纸上,并被裱在了橡木板上。这幅画得到了英国牛津大学艺术史系资深教授马丁·肯普(MartinKemp)的鉴定,他认为这是达·芬奇的真迹,画中的主人公很有可能是达·芬奇的雇主米兰的主卢多维科·斯福扎的私生女比安卡(Bianca),因此他给这幅画取了一个非常文艺复兴式的名字《美丽的公主》。这种说法还得到了近10位来自世界各大名校和认证机构专家的认可。年,肯普把他对该画的研究以专著的形式出版,可见这幅绘画在真伪认证上应该是非常严谨的。
传为达·芬奇所作,《美丽的公主》,年至年,羊皮纸本三彩绘,33cm×23.9cm
马丁·肯普的《新发现的达·芬奇真迹〈美丽的公主〉》书影
有意思的是,年5月27日,英国《卫报》独家刊发了专文,在该文中,时年56岁的英国著名造假大师肖恩·格林哈尔希(ShaunGreenhalgh)公开表示,这幅所谓的达·芬奇真迹,不过是他18岁初出茅庐时的习作。
肖恩·格林哈尔希近照
这又引起了轩然大波。如果格林哈尔希的说法成立,那他不仅挑战了那些满腹经纶、阅宝无数的专家,而且也直接挑战了达·芬奇。试想一个18岁、几乎没有接受什么古典绘画训练的英国人,居然能够就这样画到了达·芬奇的水平,这也不得不说是一桩奇闻。
据格林哈尔希的说法,他是在年绘制的这幅画,并以80英镑的价格卖给了画商,当时他并没有把这幅画当作达·芬奇的真迹来卖。年,这幅画在纽约佳士得的拍卖价格已经达到了近美元,当时佳士得认证这幅画是19世纪早期德意志画风,主人公是一位身着文艺复兴式服装的少女,画面上是她的侧身像。而到年,肯普认证这幅画是达·芬奇手绘本之后,该画的估价一下子就蹿升到了1.5亿美元。这让格林哈尔希非常震惊,一开始他还不敢确信,这就是自己当年画的。年,他在米兰的一次展览上对该画作进行了近距离观察,认为画中女性背带上的蝴蝶纹饰就是自己当年作为装饰画上去的,而画中的主人公并不是什么比安卡公主,而是英国一家超市的一位叫作莎丽的女服务员。
结合历史经验,类比我们开头提到的名画伪造大师米格伦,格林哈希仿制出大师级作品不是没有可能的。接下来,我们需要从模仿大师的难度、名画真伪的鉴定两方面来看看这一可能性究竟有多大。
造假达·芬奇画作有多难?无异于自成大师
虽然随着科技的进步,获得知识的渠道也更多元快捷,但即使在这个互联网时代,要仿造一幅达·芬奇的作品以假乱真,也绝非易事。
虽然达·芬奇被公认为文艺复兴艺坛三大巨匠之一,并且是最年长者,可谓开创全才式(文艺复兴人)的奇才,但实际上后世对他作品的学习、仿制和伪造远不及对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的作品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第一,达·芬奇的传世彩色作品仅20余幅,油画作品也不过10余件,大多藏于贵族府邸,常人不易借阅。
第二,达·芬奇彩色成品绘画的题材不够丰富,规模最大的也就是《最后的晚餐》这样的十几人群组肖像油画,而《东方三博士来朝》虽然是大型群组肖像,但达·芬奇并没有完成就弃之不理了。这也为后人学习和仿制带来了一定的麻烦。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年至年,油画壁画,米兰恩宠圣母教堂
达·芬奇,《东方三博士来朝》,年至年,木板油画,cm×cm,佛罗伦萨乌菲兹美术馆
第三,达·芬奇所使用的材料和技法非常具有个人色彩,为了获得“薄雾法”的朦胧感,他使用的是自己特制的彩色颜料。然而,不幸的是这类颜料使用了易挥发油,传世作品表面很容易出现龟裂,如果不妥善修复和保存,最后会出现严重的变色,甚至彻底损毁。
由于以上这些原因,伪造达·芬奇作品非常不易,其难度无异于自成大师。说到底,伪造达·芬奇作品必须靠天赋、勤奋和运气,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那么《美丽的公主》是否为达·芬奇的真迹呢?
对这幅画的认证我们是否能听信格林哈尔希的一面之词呢?格林哈尔希曾因制造其他名家的伪作而在年被英国警方逮捕,锒铛入狱4年多。既然他能够制造假画,那么制造一些假的证词想来也是手到擒来,他的话真的可以相信吗?
“柯南”上线:如何鉴定《美丽的公主》真假?
我们先来学习一下鉴定作品的真伪的方法吧,无非这几种
/p>
(1)流传有序
(2)材料论证
(3)技法风格
如果在这三个方面全部有直接的确定性证据,那么作品就可以判明是真的了。反过来说,如果三种鉴定手法,任一环节出现矛盾,就可以证明作品是假的了。当然,这是鉴定的理论和逻辑。而实际上,很多时候并无法直接证明某个画作的流传和材料,但又没有关键的证据可以反驳,这个时候,对画作的鉴定就会出现争议,此时也就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至于技法风格,也都只能侧面证明,因为大多数伪作的基础就是风格学。如果连风格技法都没研究好就去造假那伪作是无法登大雅之堂,供专家们坐而论道的。
对《美丽的公主》的鉴定也同样属于饱有争议空间的那种。
流传有序:羊皮卷缺失页间接证明是达·芬奇原作
从流传有序的这个角度来看,也只能往前推到年,而有正式文书证明则要到年。虽然西方文玩市场规范化做得要比中国早,但实际在流传有序的梳理上,要到20世纪60年代以后才开始规范化,也就是造假大师格林哈尔希成长起来的那个年代。
格林哈尔希曾说,他年轻时候造假的大部分利润都被善于包装的画商攫取了,因为画商有专业的文档资源可以巧妙地把流传记录给编织得天衣无缝。后来,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知识资源的共享开放,格林哈尔希也逐渐学会了怎么编造源流,于是他就可以单干并赚取巨额的利润。《美丽的公主》可查的拍卖记录也就只能到年,拥有者的记录,也只能大概查到年,拥有者是一位艺术修复人员。
在这样的故事里,根本无从考证《美丽的公主》是否与达·芬奇有关,就好像说一幅敦煌壁画残片的原拥有者是张大千一样,也只能让人将信将疑。因此,年佳士得的鉴定结果是非常克制的。肯普从源流上梳理找到的衔接是一本藏于波兰华沙的“斯福扎”羊皮卷。该羊皮卷在18世纪和19世纪之交的时候被重新装帧过,而羊皮卷本身制作于15世纪和16世纪之交,是斯福扎家族为纪念家族史而定制的。
斯福扎”羊皮卷,年,34cm×23.8cm,波兰华沙国家图书馆
达·芬奇作为斯福扎的御用画家,承接了羊皮彩绘的项目。而羊皮卷中的缺失页,大小大概可以和《美丽的公主》对上。因此,从源流上可以间接证明其是达·芬奇原作,但缺乏直接证据。
材料论证:三色炭笔、残留指印与达·芬奇的创作方式相对应
从材料上论证,这幅作品有几点可以与达·芬奇的创作方式相对应。
第一,三色炭笔彩绘羊皮法是法国的一种传统技法,达·芬奇曾于年在和数学家卢卡·帕乔利(LucaPacioli)合作出版的《神圣的比例》(Dedivinaproportione,图8)插图本中运用这种技法。达·芬奇的笔记中明确记载了他曾向于年造访米兰的法国羊皮卷画家让佩雷亚尔(JeanPerreal)学习如何在羊皮卷上用三色炭笔画画。
第二,年,艺术科学法医鉴定师曾发现画面左上角有一个手指印,这和达·芬奇的《荒野中的圣杰罗姆》上残留的指印非常相符。并且,这一指印也是达·芬奇绘制背景远方小山时所运用的特殊技巧。这一点,是证明该画为真迹的非常有效的证据。
第三,根据碳14鉴定法,画中的白色铅起码有年的历史。当然,这一点可以很容易推翻,因为老料新作早就成了造假的惯用伎俩了。
技法比对:画布及人物五官比例符合达·芬奇作画习惯
剩下的推论,只能从风格技法上去分析了。
从绘画笔触来看,《美丽的公主》是一位左撇子的手笔,这也符合达·芬奇的作画习惯。这幅画的比例约为根二矩形(长宽比为1:√2,约为1:1.41),这是达·芬奇在米兰画肖像的惯用比例。人物头像的五官比例符合达·芬奇在《神圣的比例》中绘制的人物五官比例,该数学图书有不少是达·芬奇总结出来的比例。不过,如果造假者花了功夫,按照这本书的法则来绘制,也不是没有可能。斯福扎家族成员画像惯例是用侧身像而画情妇等无血缘关系的人员则不会使用这种风格,由此可以认为这是比安卡。在英国皇家收藏的达·芬奇素描手稿真迹中也可以找到和《美丽的公主》相似的图像。画像衣服上的纹饰和达·芬奇为自己米兰工作室所设计的标记一致。这幅图虽然有很多修改的痕迹,但修改人是习惯用右手的,修改的地方明显不如未修改的底层绘画手法高明。而且,原画者对人物的细微刻画水平超出常人。
《神圣的比例》中人物五官比例示意图
根二比例示意图
乔瓦尼·安布罗基奥·普列迪斯,《卢多维科·斯福扎肖像》,年至年,袖珍画
达·芬奇,《妇女侧身像》素描稿,15世纪末,英国皇家收藏
心领神会,造假大师那阵子出版了一本自传
当这么多资料和证据罗列出来之后,大家心中也许有了一定的判断。如果指印这一鉴定的结果是客观的话,那么造假大师格林哈尔希没有可能在18岁的时候画出《美丽的公主》这样的作品。当时他既无法得知《荒野中的圣杰罗姆》远景的小山是用指头皴法画出的,也不可能有达·芬奇绘制人物比例的知识存储。
那么,他为什么要在年5月向媒体披露《美丽的公主》是他的画作呢?原因其实不难揣测,因为年6月1日,他出版了一本自传《造假者的传奇》(ForgersTale:ConfessionsoftheBoltonForger)。知道了这个消息,想必读者们便心领神会了吧。
《美丽的公主》只能认证为:传为达·芬奇所画。虽然马丁·肯普的研究非常令人尊敬,他和其他达·芬奇专家都深入地做了很多研究工作,揭示了达·芬奇许多不为人知的历史,但是并没有确凿的证据可以证明这是达·芬奇的真迹。
参考文献:
—“Iwasn’tcock-a-hoopthatI’dfooledtheexperts’:Britain’smasterforgertellsall”,Guardian,27May,[15O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