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公益发展前景广阔生活适宜 沈阳引众多学子就业目光
我把青春献给谁?!身在北京刚参加工作一年的韩阳预备回到家乡沈阳,“我们这些刚参加工作的人,在沈阳和北京的薪酬差不多,但生活成本沈阳明显要比北京低,迁徙将带给我更好的生活质量。”日前,沈阳市赴北京、天津等地大规模招聘金融商贸物流人才,发现,“生活成本适中”成了学子们来沈工作的重要因素。尽管大多数学生希望留在一线城市工作,但诸多压力会影响了他们的现实选择。
“沈阳房价比北京低很多”
“沈阳的房价比北京低很多。回到沈阳将使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升。”中央财经大学一名姓张的硕士生对说:“许多同学在京就业月工资也就3000多元,如果买房,都是‘房奴’,被房子拖得心力交瘁。虽然每年仍有无数的外地学生来北京找发展机遇……问题是大家来了之后如果想定居或长期发展,必须考虑房子问题,除非你家里很富裕,不然压力是少不了的。”
在三地的招聘会现场看到,不少沈阳知名企业如三一重装、华晨宝马、东软集团的招聘展位前,聚集着众多的咨询者。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的本科生王一平告诉,沈阳比较适合她的发展,并且生活成本不是很高,尤其是房价和一线城市比低不少。她想进沈阳的大企业工作,应聘的是商务工程师岗位。
在北京,大东区招聘展位上,中央财经大学的会计学研究生刘励威填写求职表,应聘一家企业的会计职位。刘励威是辽宁人,她为啥要来沈阳?她说:“在沈阳工作离家近,很方便。另外,现在想在北京找一份合适的工作也不容易,而且即使留在北京生活压力也很大,房价这一项,就够人累的了。”她知道沈阳近些年发展很快,也相信到沈阳工作有她的施展空间。关键是对比房价这一未来支出“大项”,在沈阳比在北京更有“生活质量”。
采访中,虽然到沈发展的求职者不一定都是沈阳人,但不少求职者认为,对他们来说,像沈阳这样的二线城市比一线城市更具吸引力,因为工作和生活压力会比一线城市小些,更重要的是在二线城市硕士、博士生会更受重视。[1][2]下一页与一线城市薪酬差距在缩小
本次沈阳企业赴三地揽才所提供的待遇水平,能够满足学子们的要求吗?虽然大部分企业在宣传海报中没有明确薪酬标准,但在现场采访发现,求才若渴的企业纷纷提高了薪酬待遇。一家企业负责人说,近几年,一线和二、三线城市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缩小,甚至某些行业在二、三线城市的收入还要超过一线城市。
在天津招聘现场,中兴大厦人事部部长穆子源透露,该企业普通职员月薪可达到4000元,中层年薪10万元。很多南开大学的本科生、硕士生纷纷投来简历。穆子源介绍,每位应聘者都有半年的试用期,如果能力强,可能会由普通职员晋升为主管。南开大学经济学硕士晏微微觉得视员工能力给工资很合理,她相信自己会得到企业的认可。
兴隆大家庭也在天津打出大张海报,对大学生储备干部等列出成长规划、收入方案。如:普通储备干部,基本工资750元/月,岗位工资500元/月,效益工资800元/月,交通费150元/月,学历津贴400元/月—700元/月,合计2600元/月—2900元/月,还将另加补贴每月100元—1500元。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收入方案会让他们知道自己从哪方面努力能提高自己的薪酬,也让他们看到企业给他们提供了成长空间,只要努力就会发展。
注意到,天津招聘会上,两家商业银行的展位前围着很多求职者,其中一家银行的招聘人员介绍,新员工入职第一年的年薪在3万到4万元左右,第二年就能涨到5万至6万元。而另一家银行表示,如果是研究生,第一年的年薪就能达到五六万元,以后会更高。
什么样的毕业生
在一线城市打拼
大学毕业生就业,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城市?对此,在北京发展多年的东北人——北京时博国际体育赛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振鹏接受采访时称:“在决定独闯‘江湖’之前,一定要认真分析一下自己的‘利刃’是什么,自己的功力有多深,光凭热情是远远不够的。其次要做一个尽量准确的定位。”张振鹏将选择北京等一线城市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分为三类。
第一类,“内力型”。这类群体有非常好的内部条件,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具备的能力,符合城市发展的需求。
第二类,“外力型”。这类人群有比较好的家庭背景和经济条件。
第三类人群,“面子型”。很多人选择“蜗居”在北京等一线城市是为了面子——既然来北京读书,也要在北京生存。如果能够在工作中吃苦耐劳,坚韧不拔,或可实现个人发展。不过,如果仅仅是在京城等地混日子,没有上进心,反倒不如回到家乡享受平实的生活。(马驰)
前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