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健康的生活方式,比灵丹妙药和神医更重要 [复制链接]

1#
文/董崇飞

这几年研习中医养生后发现,大部分的病痛,无论大病重病急病或小疾小恙,向此前追溯,层层抽丝剥茧,一定会找到与心(修养,情志,气度)、与外邪(风寒暑湿燥火)、与生活方式有关的成因。

昨天见了一位老友,听他诉说苦恼:他近几年心力交瘁,因为家里面出了大状况。他的父母,都是七十多岁,前几年双双得了与肾与肺有关的癌症。他东奔西跑去求医,几乎找遍医院,本来父亲已经有所控制,但近期又发现扩散转移;母亲的病情本也稳定,但近日又发现扩散……

我用了两个小时,详细地询问了老友的父母日常饮食起居、生活方式等几十个问题,一点点地排除寻找,发现了一些可能致癌且复发的端倪,择一两个重点讲讲。

其一,他的父亲平时老吃剩菜剩饭。(很多老一辈很注意节约,但剩饭菜的杀伤力太强了)老爷子行伍出身,身体底子一直不错,无烟酒等不良习惯,日常饮食比较多样化。几年前出现夜尿次数较多(此是肾虚症状)。

其二,他的母亲自从掌握了手机上网,每天晩上看玩到午夜十二点左右才睡。家人劝她,老人家说她问过主治医师,说自己的癌症这次复发与睡觉晚没有关系。这也成了老人家不听家人劝阻、继续晩睡觉的“任性”理由。

另外,前段时间老友的孩子又风寒感冒,老是鼻流清水。(这与肺寒有关,流清涕是在排寒)

他自己呢,长年难出汗,运动量较大也很少出汗。(肺主宣发。应是受寒后,包括全身毛孔在内的肺系统被痹住了)他说全家人都不太出汗。我看他的舌苔略白,唇中间有斑点。(脾主唇。应是脾虚寒所致)

我帮他做了一些病因梳理和家庭健康管理的建议,并建议他尽快找到好中医介入他的父母癌症治疗。中医治愈癌症的实例很多。因为好中医是综合调治,且非常重视从源头入手,釜底抽薪。之前寄给他的那本老外写的《癌症不是病》建议他抽空一读。并强烈建议他以目前为契机,抽空开始学学中医养生。至少不至于在家人遭遇重大疾病时,因为自己不懂得病因、调治方向而惶恐不安、抑郁焦虑,更容易“急病乱投医”,走了弯路,误了治疗最佳时机。

我今天一早给他发了一条长私信,简要梳理了几点,虽不全面,但发后觉得他的情况很有普遍性,因此发出来,供各位朋友作为家庭日常健康管理、养生养命参考。如下:

老友,要恢复大爷大妈的健康,首先要从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入手进行调整,家里六件事要务必注意:

1、医学界公认的剩菜剩饭易产生*霉菌素致癌或亚硝酸盐易中*。所以全家人别再吃任何剩饭剩菜。每顿饭尽可能少做点,哪怕不够也不多做。剩下了就忍痛倒了,哪怕浪费也要保健康。

2、正点且充足的睡眠占健康养生的60%以上作用。人体的新陈代谢和免疫能力主要在睡觉中完成。阿姨的入睡时间一定要恢复到健康入睡时间,每晚九点半左右。晚十点以前务必入睡。这是确保不再复发或加重的最重要的前提。不能听不负责任的某个西医胡说八道!全家人睡眠最佳时段晚9点-早6点。因为晚上9-11点是三焦经当令,三焦经相当于内分泌系统,胸肚腹甲状腺胰腺都包含在内。长期此时不睡,内分泌会严重紊乱。晚11-凌晨1点,子夜时分,胆经当令,主管排*,此时不睡,排*不畅,*留体内。

3、每天早饭要做好吃好,最佳早餐时间是7-9点,胃经当令值班之时。不吃早饭极其伤身。脾胃乃后天之本。脾/胃属土,肺/大肠属金,肾/膀胱属水。脾胃虚弱不足易致肺气虚弱不足(土不生金),引发肺的各种疾病和各种鼻疾各种皮肤病及少汗症等。肺气不足易致肾气不足(金不生水),肾气虚则导致尿频尿急或各种肾部疾病包括前列腺疾病。

4、温度决定生死。尽量不吃冷凉的饮食,所有的。因为冷凉饮食入胃后,身体要调动很多的气血去将其升温至体内温度,很耗费元气。另外家里每个人包括小孩子都要了解一下日常各种食材的“性”,寒-凉-平-温-热,根据自己的体质进行饮食是最好的养生保健。尽量少吃寒凉属性食物。如牛奶、大部分水果、海鲜、绿茶等。如果非要吃喝,也要佐以温热物去中和。如“姜撞奶”,如吃海鲜时配佐葱姜蒜芥末紫苏叶等,如喝至少半发酵的乌龙茶或全发酵的红茶或后发酵的黑茶。百病由心生。百病从气生。还有很多病是不知物性冷热吃出来的。

5、开窗通风换气可以,但在家的人要注意保暖,注意不要在对流的风中停留时间久,避免风邪伤肺伤身。或者开一会儿可以关上,一天中多开几次也好。“穿堂风能吹死人”,“防风如防贼”。这是来自民间千年的养生保命智慧。

6、中午11-13点心经当令值班,饭后一定要小睡20-40分钟歇歇心。勿深睡。哪怕睡不着,也眯一会儿眼睛。这对全天尤其下午的精力体力调养有很大好处,也能很好地养护心脏。

……

行知中医,守护自己与家人。

——————————

健康中国,有你有我。

董崇飞(天年宝藏工作室)谢谢您的阅读、赞赏与分享!

“上寿百二十,古今所同”。

先人认为,天年为120岁……

如何心身健康快乐的活到天年?

让我们从日常生活的点滴细微处入眼,

一起发现挖掘千年中医宝藏,

一起借鉴古圣先贤的正心智慧,

养吾辈浩然之正气,

调和阴阳,守正除邪,思过改过,从心开始,

做好今天与未来自己和亲朋们的健康管理!

天年宝藏,值得收藏……

长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