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茅盾文学奖作品主角一场无关得与失 [复制链接]

1#

文/黎妞儿

读文学作品最大的益处,就是总能从文字间读出作者的处事态度,让现实中的我们茅塞顿开,心境明亮,也能从故事中理解生活的美好,或者拾得行走的力量。

《主角》在年获得了茅盾文学奖,在文学界有广泛的好评与认可。它给我们讲述的是一个“无关得与失”的奋斗故事,是给当下被名望利益驱使着的我们,显得无比乏力时,递上的一份精神粮食。

01功利心流淌在每一个凡人的心里

时常听到朋友说,三十岁出头了,在职场上打拼了这么多年,依然毫无成就,因此而痛苦难耐,越寻找机会发展,越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有时劝说多了,会给人一种“不支持”对方奋斗的错觉,只能看着朋友在焦虑不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为自己的求而不得,有人选择攻击他人,有人选择了攻击自己。在《主角》里,你可以处处看到作者陈彦对人性这种特点的展现。胡彩香与米兰争站在台中央的主角时,背后使劲的说着对方的坏话,咬牙切齿的程度恨不得对方消失。

两个本是心地善良的姑娘,在面对自身利益受到威胁时,选择了争夺与攻击。同样,楚嘉禾对易青娥“抢走”原本属于她的那份舞台荣耀,更是恨之入骨,多处设害,利用封子导演的老婆诬陷易秦娥“不洁”行为。用攻击他人的方式,来争取和保护自己想得到的东西。

当然,许多人对攻击他人的行为感到不齿,但这份凝结在内心无处安放的苦,只得无奈地投向自己,自责过去的失败,自责过去选择的失误,自责能力和资源的不足,要么自暴自弃,要么痛苦暗淡的前行。

封潇潇是故事里主角易青娥的初恋男友,生在官员之家,家庭条件优渥,长相白净充满灵气,是当时县剧团里许多女同学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对易青娥情有独钟,多处维护和照顾。

但易青娥被调入省秦时,两人分开,后因易青娥的另一位爱慕者刘红兵更强势的追求,封潇潇看不到希望,心中所爱落入他人之手,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与打击,沉沦下去,终日以醉酒麻痹,解不开的结,过不去的坎,得不到的苦,一辈子的痛。

另一位“攻击自己”的角色是与胡三元争司鼓地位的郝大锤,同样因为“败北”而终日酗酒,了此一生。作者在刻画这些人物角色时,让我们看到对利的追求存在多数人心中,然而要攻击别人、伤害自己,还是转个身,接纳那个得不到的自己,只是一念之间的选择。

米兰和龚丽丽的出走,代表的是对求而不得的转身,多年后她们一个是风韵犹存的“华侨”,一个是耀眼成功的“商人”,作者特意让他们转身得很华丽,虽然现实中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如此成功,但那是一种机会和生活的方向,对于执念而言,转身本身就是一种优美的姿势。

02对待身外之物有一种态度叫做“要它做啥”

除了转身,最令人动容的还是易秦娥的“要它做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物质生活水平还没那么充裕的年代,别说小说里的那个年代,就是现在的我们,又怎能轻易过了物欲这一关。

易青娥从小就是穷人家的孩子,尝惯了穷的滋味,对金钱、名誉、声望理应有更大的欲望和追求。而这个孩子,不管是柴火房里练功的烧火丫头,还是唱红大江南北的的名角儿,纵使其他人打扮的花枝招展,光鲜亮丽。她始终身着灯笼裤,静静的“卧着鱼”练着功。

刚调到省秦时,同事们住的是员工宿舍,她住着环境杂乱的工棚,没有一丝毫的起心动念去要争取个什么福利。单位分房子时,她为了生孩子而得罪领导,宁可不要单位房,也要把孩子生下来好生照顾,丈夫刘红兵笑她傻,她回到一句“要它做啥?”

是啊,房子在现在的社会能带来孩子教育的机会,甚至能带来所谓的邻里间的“混圈子”,世人为此使出浑身解数,把人整得面目狰狞,易青娥的一句“要它做啥”,没有多余的解释,没有一丝的遗憾,卧着她的鱼,哄着她的娃,练着她的功,像是解开皇帝新装谎言的男孩,给执迷不悟的重人当头棒喝。对外界的执迷,你要它做啥。

并非所有人都能轻易做得到,但易秦娥还是让我们看到了一种与世无争的态度,在我们苦苦挣扎着前行时,不妨想想到底是什么在驱使着自己,如此痛苦的生活着,求不得的那个东西,轻轻地放下后,你会失去什么?其实,痛苦往往源自我们对失去的恐惧,恐惧那个自己无法承受的结果,当你提前看到那个结果了,失去也没想象中那么可怕。

03“落落大方”的神情源自内心的包容与接纳

无畏结果,坚定当下,笃定的眼神,落落大方的神情,拥有包容与接纳之心,才是人生最难能可贵的财富。

米兰从美国回到西京,第一眼看到易秦娥,她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大形一看,简直有奥黛丽·赫本的翻版感。她个头高挑,面容素雅,眼睛深邃清纯。关键是那种落落大方的自然美中,还透射出一种包容与接纳来。”

那是一种多么令人向往的神态,易青娥成长的路途,并不是康庄大道,甚至经历了常人不能吃的苦,也获得了普通人难以企及的大奖,更是享受着一般人不曾拥有的赞美与怜爱。婚姻生活却是备受精神冲击,还生了一个智商欠缺的孩子,事业上经历着严重的演出事故。

被称为秦腔小皇后、戏曲艺术家的她,在秦腔落寞后,为了养家糊口,唱起了“跪坟头”的戏,更是在茶社里老板们狎玩的态度下获得收入,但她依然还是那个傻傻笑着的出水芙蓉,不曾对外界的馈赠有过丝毫的叹息和怨言。

对于这样喜忧参半的人生经历,有多少人会怨声载道自己的得失,认为命运本该如何如何,而易青娥在面对生命难以承受的打击时,莲花庵修行了几个月之后,依然恢复了她的本性,举着手背挡着羞涩的虎牙,傻傻的笑。

很想对自己也想对在内心还在挣扎的朋友说一声,别经历了一点人生的起伏,命运就好似欠了你的债,罗曼罗兰说有一种英雄主义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而与命运一笑泯恩仇,保持纯真的童稚,比你获得多大的成就都显得动人。

04“精益求精”只为当下的岁月静好

可也有人说,若只安于现状,如何走向诗和远方,实际上诗就在你的手里,远方就在你的当下,未来的美好只是透过大脑制造的多巴胺在欺骗你,当你到达未来时,理想中的美好并不会每次都如期而至,幻想被破灭的那一刻,你便被“得与失”操纵着,轻者暗淡,重者沉沦。

忆秦娥没有一点野心,但这一点也不影响她苦练功夫的心态,因为练功就是她生活的一部分,是她享受其中的生活方式,把戏演得再红,她也未曾想过要以此为阶梯踏上团长、委员的等更有名望甚至酬劳更高的道路,两次推她当团长,两次都极力拒绝。推选委员时,她也明知她是最有机会的,却被楚嘉禾如获至宝般的手到擒来,而事后易青娥没有一丝毫的遗憾与怨言。

她只为唱戏而活,只为唱戏而“苦”,静静的练、默默的唱,傻傻的笑,淡淡的活。美丽人生不是因为唱戏而给她带来了财富和名声,而是因为精湛的表演水平让她享受其中。

从来都不是只有抱着对改变现状的决心,才能促使一个人走向命运的高峰,而是接纳现状的同时,体会所做之事的意义与乐趣,与其长期相处相伴,现世安稳,岁月静好,依然不影响精益求精的行走。

作者简介:黎妞儿,85后女子,爱读书爱写字,坚信阅读与学习是应对任何难题的最好方式。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