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疗效最好专科医院 http://www.znlvye.com/作者:格隆汇小丘
相信昨天大家都被DG事件刷屏了。
简单地回顾一下,这场抵制DG的大风,起于它在11月18日社交网络上发布的,不知所云外加莫名其妙的“教中国人如何用筷子吃西餐”视频。
随后网友和该品牌老总推特账号的对话席卷全网络,其老总账号直接叫嚣并且辱骂中国。
紧接着中国所有原本要出席年上海DG大秀的明星和工作人员全都不干了,原定于11月21日晚间9时的时装秀最终只得以取消收尾。
也就是说,昨天DG用自己的命解救了水深火热的俞敏洪和蒋劲夫,C位出殡。
11月22日,DG辱华事件持续发酵,中国在线销售渠道几乎全遭切断。
天猫、京东、苏宁易购、网易考拉、奢侈品电商寺库、唯品会、1号店、海外购物平台洋码头等中国知名电商平台均已下架了所有与DG品牌相关的产品,搜索结果全部为零。这意味着,意大利DG在中国市场的主要在线销售渠道已全部被切断,目前仅剩其官方网站。
有意思的是,DG这个牌子也是史无前例的“刚”,两次声明通篇不提一句“sorry”,只是满满的委屈和不幸,以下是其回应全文:
我们原本梦想着,把一场为中国专属而设,可以展现我们品牌与想象力的活动带到上海。这不仅仅是一场时装秀,而是我们怀着对中国以及全球所有喜爱DG品牌的人的爱与热情,创造出来的产物。今天发生的一切不仅对我们来说非常不幸,对为把这场秀带到现实中来日日夜夜工作的所有人来说,都很不幸。我们发自心底地感谢所有我们的朋友和客人。
Nozuonodie!DG还真是入夜见微凉,繁花落地成霜,一曲《凉凉》送给自己。
一
DG的作死编年史
看着全网刷爆屏的DG辱华事件,看着一串又一串拒绝出席的明星模特名单们,笔者仿佛感受到在某个平行空间中一卡车的现金在烈火中燃烧,火光四射,DG在中国积累的名气一瞬间化为乌有。
这个于年由stefanogabbana和domenicodolce这对儿情侣档设计师建立的著名品牌今儿DG可谓是真的透心凉了。
DG,全称DolceGabbana,中文名字又叫杜嘉班纳。最初,这个奢侈品牌成立于享誉海内外的时尚之都米兰,以奢华复古的风格著称,它密集的花朵图案总是带有浓浓的西西里岛风情。
从成立到年推出内衣和海滩系列、年推出男装、年推出年轻人副线品牌DG、年关闭DG合并进主线,一路走来,DG看上去算得上顺风顺水。
其实不然,不同于商业体量的持续增大,从年开始,DG品牌声誉的道路却一直备受争议。其先后卷入过侮辱女性、LGBT议题、种族歧视、逃税、抄袭等多次争议中,且诸多都涉及敏感的社会议题。
先从年4月DG在中国拍的这组照片展开说说。
奢侈品牌一般是喜欢选择发展中国家来作为时尚大片的宣传背景的。利用现代和传统,朴素和市场构成视觉反差,再用画面构建一个完全可以脑补出的故事,是挺有冲击力的表现手法。但DG那组只为突出照片的反差,显然不能让中国人满意。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为参考,同系列大片在日本的成片可是这样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再来看年2月发生的一件事情,DG商店因为禁止路人在店外拍照而引起了轩然大波,几天之内,香港人对这一规定从拍照挑衅发展到示威。
尽管DG对外回应是该店投放了大量资金在橱窗及产品设计上,以提高消费者对于该店认知,为打击假冒产品才善意地劝阻市民拍照,但黑人店员粗暴的警告却激怒了所有人。
事实上,争议也不仅仅存在于国内。
年,英国广告监督单位ASA就公开批评DG,因为在广告中的模特儿挥舞炫耀了刀子。
DG作死的还有设计。
年,DG推出过一款上衣,胸前印着“最爱性交”的字样配以龙形图案,下方赫然香港区徽和HONGKONG字样,受到抵制。
年,DG的女模走秀时戴着黑人厨娘形象的耳环,很容易让人联想起美国的奴隶制时代,当时全世界媒体也是一片口诛笔伐。
为了博眼球,撇开这次辱华件事不说,DG创始人之一Stefano一直以来也是锲而不舍地在刀尖舔血!
早在年,Stefano就diss同性恋群体养小孩,说很多同性恋家庭的小孩是“合成小孩”,当时就导致EltonJohn的写到:“你怎么可以说我这么好看的孩子是‘合成的’,鄙视你对体外受精的评判。”,并呼吁大家抵制DG。
今年的6月份,StefanoGabbana还因为在Instagram上骂SelenaGomez太丑了被粉丝争了一波。同样,在时尚博主ChiaraFerragni大婚当天,在Instagram上说她婚纱太廉价。
如今,DG创始人想必也没有料到,自己已经习以为常的“耿直”性格终于给自己的品牌带来了祸端。
目前来看,时尚品牌都在寻求开发中国市场,但经过辱华事件后,杜嘉班纳恐难再分一杯羹。
今年9月,意大利时尚媒体PambiancoNews披露了杜嘉班纳母公司DGS.r.l年的全年销售数据。截至年3月的/财年里,杜嘉班纳销售额达12.9亿欧元,较上一财年下滑了万欧元,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为1.56亿欧元,较上一财年减少万欧元,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率同比上升1.1个百分点至12.2%,在奢侈品行业里属于低水平。
对于面临盈利下滑的杜嘉班纳来说,丧失中国市场,无疑是重大打击。
二
那些大牌自取其辱的事儿
事实上,类似的辱华事情在奢侈品行业也不是第一次发生。
1.日本品牌POLA专卖店辱华,关门倒闭
去年年底,有网友发现,日本知名化妆品牌POLA的一家专卖店外,张贴着一张字条,上面赫然写着“中国人禁止入内”。
这样一则标语无疑让国人感到震惊和愤怒,更让我们觉得可笑的是,POLA公司这几年业绩飞涨,完全得益于中国市场,他们家的美白丸、抗糖丸、化妆水等产品,价格卖到一千多块,依旧备受国人喜爱。
如果没有国人的代理,这家公司根本不可能有今天的发展。
歧视标语被曝光后,POLA公司立刻认识到了事件的严重性,马上在各大平台发表了道歉声明,并责令该店铺立刻撤去标语,并给予严重处罚。后来经过当地网友的确认,那家歧视中国人的店铺现在已经关门。
2.抵制巴黎世家歧视华人
今年的4月26日,“抵制巴黎世家歧视华人”在中国互联网上成为热门话题。起因是法国知名商场巴黎春天百货内的时尚品牌“巴黎世家专柜25日发生打架事件”,该商场和品牌被指涉嫌辱华、歧视中国人。
据爆料,巴黎世家发售新鞋排队现场,一名华人女性指责几名外国人插队反被推搡,随后她的儿子与外国人发生肢体冲突,而现场保安“只控制中国人”,专柜店员甚至“侮辱守规矩排队的中国人,让中国人滚出去”。最后插队的人买到了鞋子,而中国阿姨被请走了。
该爆料者的视频引发了大规模内地网友对巴黎世家的声讨和抵制。
关于奢侈品界歧视和侮辱事件不一而足,值得一提的是,知乎上有人揭露曾经有记者深度采访了多位在法国知名奢侈品牌公司工作的业内人士,查出了一些奢侈品行业的“秘密”:
并不是一视同仁,几乎所有品牌都是区分对待的。而说的限购,“专指限购中国人”;在LV公司,门店里有两条排队的队伍。即便不买而只是看一看的本地人也不需要等待。与此同时,中国顾客无论怎样都得排队;冰箱上贴着一张纸,上面白纸黑字地写着:“禁止给中国人提供饮料。仅供本地客人享用”。
此外,辱华事件不仅仅只发生在奢侈品界,早先弄得轰轰烈烈乐天集团退出中国便其中一件。
年2月27日,韩国国防部表示乐天集团决定把星州高尔夫球场地皮转让给韩国国防部用于部署萨德反导系统。
因公开支持萨德计划这一事件在中国算是炸开了锅,一石激起千层浪,乐天集团一度受到国内全民抵制。目前,乐天集团在中国99家乐天超市已经全部关停,乐天集团宣布推出中国市场。加上韩国乐天免税店受到冷落,乐天集团的业务明显受挫。
不难看出,这些辱华闹剧的背后,更多地折射出了一些国外品牌对中国消费者的轻慢,和对中国文化依旧深刻的误解。
一方面,尽管中国自改革开放以后,经济生产有了非常长足的进步,但这仍是以低廉生产力为代价,在一些潮流方面,他们对于中国的第一印象仍然是低价的“中国制造”。
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我们一直在学习西方的先进文化,开放自己的思想。不过,当谦逊被扭曲成了一种自卑,宽容被误解变成一种软弱时,才会让大牌们得意忘形,一次又一次底线的边缘上试探。
但,如今的我们面对歧视,不会再沉默。
DG“死”于年的上海,便是很好的证明。
三
最后
文章的最后,说一句题外话。
很多国人根本没有意识到,长久以来,许多人迷信的国外品牌,高端大牌,或许根本没有你们想的那么厉害。
维多利亚的秘密,很多人听着高端其实国外是中低价位,差不多等于“南极人”保暖内衣。露华浓24h粉底液,在国外就是只有在超市的开价牌子,差不多等于国内的美宝莲;甜蜜的哈根达斯,也是国外的超市货,在国内居然一度是生活品质象征;
换句话来说,成立20年的DG,换成国内,应该是劲霸?
然后,再试着把你们眼里的“国际高端设计总监”想象成劲霸男装的设计总监,那么各种犯蠢的言论和搞笑的公关,是不是一下就没那么难理解了。
的确,如果抛却那层远渡重洋的光环,那些品牌本就没有你想象当中的那么好。
另外,请务必相信国人的消费能力。
据贝恩咨询统计,全球奢侈品市场为1.2万亿欧元,个人奢侈品市场销售额创历史新高,其中32%来自于中国消费者。
按照固定汇率,年中国大陆市场增速达18%(当前汇率增速达15%),增速是第二名亚洲(除日本、中国大陆)的两倍,远超全球平均水平。从市场份额来看,中国人的奢侈品消费占比全球消费份额不断上升,从年的1%提升至年的32%(较年增加2个百分点),成为最大消费者来源国。
也就是说,这世上任何一个品牌得到中国市场都是它极大的助力,但我们中国市场没有说离了哪个品牌会损失重大。所以那些自诩高大上的品牌,如果在中国的土地学不会最起码的尊重,那就请圆润地走开吧。
因为,有的是其他品牌会替代你。